九龍崇德社贊助
-
(一)服務計劃背景 :
- 香港人均壽命85歲,列世界之最,然而長壽不一定快樂。根據本地及外國研究數據,本港十名長者中便有一人出現抑鬱症狀。香港社會雖不乏健全照顧機制及先進醫療設備,然而卻不足以使長者安度晚年。晚年的孤獨、空虛都成為長者抑鬱的誘因。加上香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老人退休後生活無保障,社會支援機制滯後,老人抑鬱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防治老人抑鬱問題刻不容緩。有見及此,本中心於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獲九龍崇德社贊助 $170,018舉辦為期兩年的「天天好心情」- 長者防治抑鬱計劃活動,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期至2021年3月; 透過舉辦各類型以精神健康為題的活動,讓受情緒困擾的長者得到舒緩外,同時讓社區人士關注長者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
(二)計劃目標:
-
-
- 1. 讓患抑鬱長者建立正面思想及積極的生活態度
- 2. 提昇情緒病患者的自我形象
- 3. 提高長者建立社交生活的動力
- 4. 增加社區人士對抑鬱症病患者的認識及支援方法
-
-
-
(三)服務對象:
-
-
- 1. 計劃共招募48名心靈導航者
- 2. 計劃共服務23名受情緒困擾及確診抑鬱症之長者
-
(四)參加者招募途徑:
-
- 1. 設立街站宣傳及展外接觸地區長者
- 2. 為中心會員進行「老人抑鬱量表」的評估
- 3. 向院舍提出計劃建議參與計劃。
- 4. 接受其他機構轉介長者參與計劃
-
-
(五)
服務類別:
a.小組/工作坊 b.個案跟進 c. 探訪及電話慰問 d. 義工培訓 e. 專題講座
-
-
內容:
活動項目 | 活動次數 | 參加人次 | 內容 |
展外工作及中心招募 | 4 | 250 | 設立街站及在中心宣傳招募長者或義工參與計劃 |
配對活動 | 2 | 55 | 為心靈導航者及受助長者進行配對活動,互相認識。 |
義工培訓 | 3 | 124 | 在中心舉行訓練及以日營活動等形式為心靈導航者提供訓練以掌握及認識受情緒困擾的長者的特色及需要,同時檢視和分享探訪進度。 |
到戶探訪及電話慰問 | 475 | 833 | 心靈導航者分成二人一組,為他們配對長者或院友,日後進行定期探訪及電話慰問。 |
個案處理 | 15 | 123 | 社工定期跟進參與計劃的個案其參與活動的情況及情緒改善狀況 |
專題講座 | 6 | 441 | 舉辦以長者抑鬱及情緒減壓為題的專題講座,讓長者/護老者及社區人士認識抑鬱症的症狀及減壓的方法。 |
工作坊 | 6 | 101 | 以花藝和園藝為題舉辦多個工作坊,心靈導航者陪伴計劃的長者一同參與學習。 |
治療性小組 | 13 | 531 | 舉辦多個以藝術治療及花藝治療為題的小組,讓長者在創作過程中治療及舒緩抑鬱情緒。 |
戶外活動 | 2 | 66 | 心靈導航者與計劃長者建立互信的關係後,在義工的鼓勵下走出社區,參與戶外活動,建立社交生活。 |
義工服務 | 4 | 310 | 心靈導航者鼓勵和陪伴受助長者一同參與服務幼兒及院友的義工服務。 |
分享會 | 1 | 42 | 重溫計劃的點滴及分享,並嘉許計劃義工的付出。 |
大型活動 | 2 | 410 | 舉辦啟動禮暨新聞發佈會及藝墟活動。 |
533 | 3286 |
-
(六)計劃成效:
計劃前 | 計劃後 |
受助者生活上存在不同的壓力
受助長者主要是獨居或雙居,生活大小事情要一力承擔,很多時候缺乏支援和關心。獨居和雙居的長者其生活存在著很大的壓力和孤獨感。 |
受助者情緒得到改善
受助長者在心靈導航者的定期探訪/電話慰問後,表示能感受義工的關懷,孤獨感下降,情緒得到改善,當中計劃的受助長者願意突破自己,嘗試參與計劃內不同的活動,並從中建立社交生活。 |
受助者角色被動
受情緒困擾的長者過去一直受制於健康或情緒等理由不願外出或接觸新事物,經常待在家中,甚少與外界接觸聯繫,形式他們普遍所建立的形象多是受助者或被動。 |
受助者的自信心得到提升
受情緒困擾的長者在義工陪伴下參與義工服務,令這群一向接受服務的「受助者」成為「貢獻者」服務社群,大大提昇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
社區人士對抑鬱症認識不足
社區人士向來對抑鬱症課題的認識有限,存在著種種的誤解。 |
提高對抑鬱病及患者的認識
參與計劃的心靈導航者認為計劃令他們對長者抑鬱症增加了認識,亦在過去親身服務長者的過程中體會得到關注精神健康的重要性。 |
-
(七)整體滿意程度
計劃對象 | 心靈導航者對計劃的滿意程度 | 受助者對活動的滿意程度 |
評分 | 4.6 (5分為滿分) | 9.5 (以10分為滿分) |
-
(八)受助長者感言
蔡女士 : 計劃內的陶瓷班、花藝小組及園藝小組富趣味性及十分精彩,皆因自己第一次學種植,每當看見植物生長時會感受到生命氣息。
黃女士 : 好好玩,自己有一些新嘗試。
廖先生 : 本身對陶瓷及花藝都沒有太大興趣,但欣賞自己最終堅持完成兩個班組。
黃女士 : 好開心在計劃內結識到新朋友,因自己失明,曾在街上有組員與她打招呼,為此感到開心。
潘先生 : 深深感受中心安排探訪我們的胡氏夫婦義工當自己和太太尤如朋友般關心。
譚女士 : 探望我的兩位義工很好,疫情雖然不能家訪,但有經常打電話給我,令我感到溫暖。
-
(九)義工感言:
長者義工蔡女士:「院友有D雙手不靈活,有D慢些,我地牽著佢隻手慢慢做,完成後好有成功感」
職青義工Daisy : 「好高興參與天天好心情這個義工計劃。在這數月來在謝姑娘的引導下,曾到過兩位長者的家中甚至護老院探訪(因後來其中一位入住了院舍)也出席了一些活動,大家成了好朋友,感覺好有意思。」
在學義工王小姐:「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平時好少機會可以同長者一齊出去活動。再加上我地亦都能夠從同佢地傾計之中明白到長者嘅諗法同埋打破左對長者一啲固有嘅睇法……係幫助他人嘅同時自己都獲得滿足感」
職青義工阮小姐 : 「印象最深刻嘅一次活動係我地兩位義工同埋其他婆婆一齊去幼稚園一齊整湯圓個一個活動。因為見到好多婆婆都好有心去幫忙做義工,啟發左我地都想自己年老時可以好似佢地咁有心去幫助別人。而且都係第一次同時間有長者同埋小朋友一齊參與嘅活動,所以都覺得好好玩同埋好有趣。」
-
(十)活動一覽表